发布日期:2024-11-11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项目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尖岗山核心区域,总建筑面积约48.56万平方米,包含2栋新型产业用房、4栋宿舍及相关配套裙房的综合产业区。项目立足上层规划、产业基础和产业市场,重点规划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两大战新产业和现代消费品制造业等产业为主导的集群发展生态圈,建成后将成为深圳产业升级的标杆、产城融合的典范。
“工业上楼”领域的第一本专著《向上的力量——用“工业上楼”实践诠释粤港澳大湾区新型产业流向》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从专业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上楼”的实践与思考。
宋丁(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首席城市经济专家)
作者一边领导团队承接项目,一边不断深入思考,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和素材,她把这些资料和素材认真梳理和提炼,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研判,最终写成了这部关于“工业上楼”主题的、具有“第一部”价值的专著。希望广大读者,包括工业制造商、产业地产服务商、产业经济研究者、宏观经济研究者、不动产投资者以及普通民众,都能读一下这部既有专业功底又通俗易懂的书。
这部专著的问世,意味着中国产业地产行业又多了一本实操性的产品打造秘笈,少了一批在“工业上楼”领域苦苦摸索不得要领的迷茫之士。我非常盼望更多如杨小贞女士这样充满卓识与激情的专家投入到这个领域,倾力合作与实践,制定符合行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共同顺应新时代、新经济朝着智能化、高端化、自动化发展趋势,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寻找黄金般的发展机会。
张克科(深港澳科技联盟顾问、深圳市科技局原副局长、深圳市高新办原副主任、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
通过案例和设计阐述,书中的“产城融合、人城产、工业上楼”三个理念像骨肉一样支撑起来了,像血脉和神经一样满体活络,变成一个能够建得出来、住得进去、走得更远的这样一个新城市、新产业、新流程都市配楼,变成一个强劲的巨人。这是一股感受得到的“向上的力量”!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引擎,尤其是深圳,从早期的“三来一补”到勇攀全球产业价值链高峰,深圳始终坚持制造业立市,并在2022年6月6日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提出到2025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超过1.5万亿元,美嘉体育网址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在此背景下,注重城市空间的多维拓展与集约利用的“新产城融合·工业上楼”创新模式,在推动城市工业从土地开发向产业开发、空间价值开发转变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凸显了对城市发展的带动效应。
依据项目实践经验,“工业上楼”园区的总图布局应遵循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律,建筑产品应实现多样化及灵活性功能,同时应结合成本控制,作精细化规划与设计。“工业上楼”建筑产品的创新设计,要在九大设计要点的基础上,作好园区的“三区五线”设计,以便在更高的容积率下,更好地完成高度集成的空间呈现。
在“工业上楼”园区的配套上,除了满足自身需求,还应进一步服务周边社区,形成“从产业到产业文化,从工业到工业旅游”的都市产业、绿色共生体系,让城市肌理与自然风貌互相渗透,与自然环境共同生长。
与房地产和传统的产业地产相比,“工业上楼”项目的产品标准更高,开发难度更大,回报周期更长。结合城市、区域的定位, 其招商实践概括来说是全员招商、渠道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三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项目运营和公共服务方面,精准定位、精确谋划,站在客户的角度把握好细节,用主动式的服务、个性化的定制、系统化的方案帮助客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珠海格力三溪科创小镇,位于珠海市香洲区,总投资超6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03万㎡。在产品上,该项目探索大平层创意工坊、超高层产业楼、独栋企业总部、配套商业相结合的全新产商发展模式,建成后将提供超过21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及“工业上楼”面积,并配有研发办公、住宅、公寓、商业、酒店等高品质产业配套,成为珠海主城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平台。2022年4月,启动区首期项目产业招商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在谈的拟入驻企业超过80家,已明确高达30万平方米的生产及办公研发用房面积需求。
东莞松湖智谷,位于东莞市松山湖片区,是广东省重大产业项目、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总投资200亿元,打造180万㎡产城人融合智造新城,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上楼”、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截至2022年9月底,项目正式签约企业达500余家,已形成以智能制造装备、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5G大数据、物联网、研发总部为主导的5+N产业体系,并有50家是华为、VIVO、小米、富士康等品牌企业的供应商。
肇庆中安产城产业园,位于肇庆市高新区,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35万㎡,是探索小型、中型、大型等多种“工业上楼”建筑产品组合同当地产业特点相结合的实践案例。截至2022年9月底,已引进优质企业11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已投产企业2家,创造就业岗位超100个。
杨小贞(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直属七所所长、项目管理学硕士、项目运营总监)
二十年来一直任职于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攻“新产城融合·工业上楼”设计方向,并以运营为导向进行规划与建筑设计要点研究,拥有丰富的项目运营管理经验,形成一套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和体系。
“新产城融合·工业上楼”属于新兴事物,本书是第一部系统介绍“新产城融合”和“工业上楼”发展背景、产业政策、设计体系、实践案例、技术指引等内容的专著。该书分析全面、角度敏锐,具有可靠的实践数据,是“工业上楼”领域的建筑设计指南。